(资料图片)
外卖包装收费标准不一、过度收费等“包装刺客”现象,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焦点。“付了5个的费用,却只给一个包装袋”“打包费过高,超过总价的15%”……有媒体记者亲测发现,买3个馒头、2枚茶叶蛋要支付16.5元,其中,食品价格为11.5元,外卖打包费居然高达5元。
日前,江苏省消保委发文建议,外卖平台针对打包费用要完善机制,明确打包费定价标准。而在今年6月,上海市消保委就曾呼吁,尽快制定外卖包装费的收取规则,把外卖包装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。
从现状看,外卖包装费遭遇消费者吐槽,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。一是,缺乏明确的定价标准。一般的外卖包装费都是1元起步,有的3元甚至5元,但具体依据和标准不明,主要是靠商家的“自主”定价。并且,它往往默认的是“必选”,消费者没有选择权。
二是,到底哪些商品需要包装,哪些不需要包装,很多时候是凭商家的“良心”。像有的消费者吐槽,可乐、榨菜明明不需要包装,也被收取了包装费,甚至有的直接按件收取包装费。如此操作,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,也是反常识的。
当前,外卖已是万亿市场,用户也超5亿,社会普及度和行业成熟度都非常高了。在这样一个“大市场”中,包装费这样的“小细节”都做不到规范,实在说不过去。
包装费不能让商家完全“自由”发挥,既要有更明确的标准,也应该在信息公示上彻底杜绝打擦边球的空间。像多数情况下,消费者直到结算环节才看清楚包装费,这明显不够友好,也留下了浑水摸鱼的空间。
追溯包装费乱象的源头,它仍是平台、商家和消费者三者权益失衡的后果之一。有外卖商户就透露,“平台一般都会有不少满减优惠、折扣优惠等等,而包装费的好处就是可以抵销优惠费用”;有部分商家甚至反映,由于平台佣金、强制参加活动以及平台配送成本过高等因素,导致其不得不收取包装费以维持生计。
若这些说法属实,那就意味着一些外卖“包装刺客”,也是被平台的抽成和营销制度所“逼”出来的,是一种成本转嫁。厘清了这层更现实的原因,平台方面也有必要从优化佣金的角度给包装费的规范腾出更大空间。如果一味默认商家对消费者收取不合理包装费,乃至逼着商家只能借包装费牟利,这是不负责任的,也是在把外卖市场往畸形的方向推。
让消费者可以安心、明白消费,每一笔支出都物有所值,就不应该让“包装刺客”继续存在,这在当下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,尤其值得重视。上海市、江苏省等多地的消保委已经一说再说,不能只有批评,没有改进。
(文章来源:澎湃新闻)
关键词: